孩子的这4种学习品质,一定要培养!
心理专家江普做客长江日报聊愈直播间。
为什么学了这么多育儿方法,
还是教不好孩子?
“教育需要系统化思维,不能‘抄作业’。”
5日晚
湖北省心理咨询师协会常务理事、
心理专家江普
与家长在线分享科学的育儿思维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一流的家庭教育做榜样,二流的家庭教育做教练,三流的家庭教育做保姆。”本场讲座的主讲嘉宾江普建议家长角色归位,做孩子的榜样和成长中的“陪跑者”。如果父母提升了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自然能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来滋润孩子的成长。
01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
父母应回归自己的位置
02
强化补短板
会让孩子陷入习得性无助
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需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动机,打造成长的内驱力,“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
第二是培养学习能力,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天赋,父母在教育和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需因材施教,不能“抄作业”,更要避免掉入木桶原理的陷阱,不断强化补孩子的短板,这会让孩子在进入习得性无助的挫败中躺平。
第三是引导和陪伴孩子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比如“听讲”的方式学习效果最低,两周以后学习的内容只能留下5%;“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最后一种在金字塔基座位置的学习方式,是“教别人”或者“马上应用”,可以记住90%的学习内容。
第四是培养孩子的学习意志力。“给孩子提供适当的挑战和奖励,多强调过程和努力程度。”
03
观众建议常态化举办“家长课堂”
@红钢城小学李瑶瑶老师:要把握好和孩子相处的边界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世界,孩子如果要健康快乐、知行合一地成长,需要父母为孩子们提供足够大足够好的空间和时间。
@红钢城小学付柔梦老师:威廉·巴特勒·叶芝先生曾说:教育不是填满桶,而是点燃火焰。家庭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启发孩子内心的热情,让他们愿意学习、成长。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更应重言传、重身教、教知识、育品德,身体力行、耳濡目染,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迈好人生的第一个台阶。
@钢城二中班主任、英语教师陈文:今天的课干货满满,深入浅出,很有操作性。
@武汉外国语学校班主任翟苏敏老师:新时代父母需要自我成长,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用合适的方式方法系统化育儿,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爱一直都存在,父母做好自己,各就各位,各担其责,给自己和孩子一些空间,与孩子一起探索,让爱滋养家,家来守护爱!
@武汉外国语学校凌霄老师:懂孩子比爱孩子更重要。读懂孩子是走进孩子的第一步,耐心倾听,共情孩子的感受,肯定孩子的积极面,与孩子共同成长,不过度关心,不包办代替,不过度干预,相信孩子,适度放手,保护孩子的兴趣与好奇,允许犯错,肯定孩子的努力与尝试,培养孩子的价值观、成就感与归属感,避免陷入盲人摸象的陷阱。
@红钢城小学五年级3班詹小兰同学父亲:家长需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孩子,应该给予一定空间和自由。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提升自身的内驱力,将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红钢城小学五年级3班柴泊君同学母亲:要做“有温度的家长”,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父母是孩子最信赖的朋友,作为父母我们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满足,让孩子的内心丰富而强大,能够在浮躁的环境中沉下心来去探索、去追逐、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温暖而和谐的家庭是孩子敦实的后盾,细水长流般温润着孩子的成长。
@红钢城小学二年级6班黄恺捷同学母亲:家庭教育没有高速路,关爱是基础,沟通是桥梁,尊重是准则,耐心是核心,以身作则是镜子,孩子需要雕琢,而非改造。家庭教育更不能急于求成,只有关注到孩子的真正需求,才能发掘孩子的真正潜能,春风化细雨般激励孩子扬起未来道路的自信风帆。
@红钢城小学二年级6班李可儿同学母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基石,是立德树人的关键,是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源泉。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好榜样,适当放手,给孩子实践的机会,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和更多的陪伴。同时家校的良好协作、配合,才能激发出孩子更大的潜力,让孩子综合素质得到培养。
@钢城二中九年级鲁歆言同学家长: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明白培养孩子学习意志力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孩子意志力。很有收获!
@钢城二中九年级段云轩同学家长:江老师讲课,结合实际,紧扣时代,把枯燥的理论知识讲得浅显易懂,太棒啦!
@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二(5)班千佳一同学家长:家庭教育是人生第一节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环境。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至关重要,注重家庭和谐,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配合做好家庭教育。
@武汉外国语学校高二(5)班卢诚鹍同学家长: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生的,从中我们都懂得了尊重和感恩,作为家长我们希望培养孩子正确的“三观”、优良的品质和健康的身体,让我们与孩子共同感受来自家庭的爱与关怀并有面对挫折和困难的勇气,在学生时代不会因为成绩的起伏而感到失落与沮丧,我们家长指引、支持、鼓励孩子逐渐变得坚韧而有力量。